第三十三章 东周版的寒假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成败小说网 >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 第三十三章 东周版的寒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三章 东周版的寒假

  无心顾及太子的伤怀,完成任务的杨华却是一身轻松。

  将高石子和泰山安顿在自己家里之后,他又恢复了刚刚熟悉的规律生活。

  每天上午装模作样的帮苌弘绘制星图,出工不出力,尽力拖延。倒是苌弘通过不断观星,越来越多的与他商讨星相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几次观察月亮之后,那一座座环形山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杨华也是绞尽脑汁才安抚下其惊恐之心。

  不过至此之后,苌弘对于星图的绘制也热情大减,只要天气允许,经常整夜整夜地观测天象,特别是月亮,更是其观察的重中之中。观察越多,心中的惊疑也越来越多,白天哪里还有精神去做其他。

  苌弘白天睡觉,杨华哪会主动完善星图,自然是溜到玉府跟工匠们厮混。

  因为漆绘之事,工匠们对他都另眼相看,所以待杨华格外热情。没多久,杨华便对整个玉府的工匠情况烂熟于心,不仅知道所有人的特长,甚至连其性格、家庭等情况也一清二楚。

  当然,藏室也是每日必去之处。

  看完了老聃抄的那些书后,他又继续向其他藏书发起进攻。只不过那些书的年月实在太久,不是破烂的面目全非,便是以杨华难以明白的字体书写。

  杨华倒也不嫌弃,只要能看清,便先将其记在心中,趁此机会,他更多次向老聃请教。灵气加成的效果再次显现,晦涩难懂的古语在他面前再不是什么难事,若是能回到原来的时代,冒充个古汉语学家估计不成问题。

  不得不说,如果说苌弘的学识犹如烟波浩淼的大湖,那老聃便是浩瀚无边的大海。

  几乎是杨华在藏室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被老聃三言两语便打发了,语言简洁却又能正中要害,整个藏室的藏书几乎都在他脑子里一般。

  只不过杨华也有自知之明,除了请教学问,一概不问其他。

  在他所处的时代,老聃仍然是一个有着无数光环的巨人,特别是那部《道德经》,不仅在华夏文化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圈外的发行量也是仅次于圣经的存在。所以在潜意识里,杨华对其更多一番敬畏,不敢平视。

  至于抄书的任务,对他来说实在轻松之极。

  比起那些一分钟都写不出一个字的小吏们,他一分钟基本能写上二三十个字,就这令众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还让他极不满意,数度起了改进笔的念头。

  相比与毛笔,硬笔的书写无疑更加方便快捷。不过这也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他也只能将其列入自己的任务列表,留待以后解决。

  每日出了王宫之后,他放弃了与刻他们出城挖野菜的例行活动,直接回家开始压榨高石子和泰山。

  首先改造的便是他那个破落的宅子,二人先是主动修缮了自己的居室,接着在杨华的软磨硬泡之下,屋顶、房屋、院墙都逐一进行了修缮。闲得无聊之余,高石子甚至设置了多处防御机关,杨华的院子实在放不下一座“城”,只好转而与泰山切磋起城破之后,如何利用一座座宅院展开攻防。

  杨华也是乐享其成,随便二人折腾,反正自己不会吃亏。直到杨华引诱二人建造一个改进型的供热系统后,这才稍稍消停下来。

  火炕系统其实没多少技术含量,唯一的限制便是建筑材料,在高石子用自己的佣金买来一口大陶缸之后,杨华终于如愿洗上了一回热水澡。三间温暖如春的屋子和热水澡的诱惑下,清他们几个都搬到了杨华这里,顿时让整个院子热闹了许多。

  期间姬延也派人来请他去了两次东宫,俱是交流音乐方面的事。

  不出杨华所料,聚火宝镜的神奇“异能”让姬延在西周公世子的冠礼上大出风头,再加上对音乐的痴迷,让他对杨华极是亲近,若不是因杨华有重要任务在身,只怕已经把他招到东宫当自己的臣子了。

  日子过得很充实,十来天转瞬而过,不知不觉中便到了立冬时节。

  限于极为落后的御寒手段和财政的困窘,一过立冬,除了少数负责王室成员生活起居的人员和必要的禁卫军,其他人都开始进入窝冬状态:不用再去“上班”,各自回家过年。

  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是回城到祖屋越冬,不过王城越来越破旧,物资的稀缺又让每一次过冬都需要集中一户人全部的资源,苦于来回折腾,渐渐地像杨华这样的小吏们都干脆去村子过冬,多少还能帮衬着家里做些事情。

  这样一来,其他地方过年都热闹喜庆,唯独王城洛邑,从立冬到立春这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如同鬼城,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连仅有的几个商铺也是歇业回家。

  虽然物质缺乏,不过之前的日子倒也让杨华过得有滋有味,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过现实情况却令他无能为力:家里的存粮吃光了。

  或许是集体生活容易让人食欲大增,又或者是温暖的室内促进了消化,总之,还没到立冬五人的存粮便吃得一粒也没有了。

  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离城回家。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家里存粮也不多啊。

  高石子仍然没能解决望远镜困局,所以表示和泰山一起随杨华回家。当然,他并不会白吃白喝,不仅愿意拿出自己那点可怜的佣金,还会帮助做工来进行贴补。

  泰山却是极不情愿,不过在高石子的威压之下也没有其他办法,直嚷着干了这么多活没收一点酬劳,更不可能倒贴佣金了。

  虽然有些担心家里能不能负担起二人的饮食,但能够得到两个巧匠相助,正好可以借机彻底改善母亲和两个弟弟的生活条件,杨华自是乐意之极。至于生活物资的缺乏,杨华一直在脑子里谋划着,一待时机成熟,这样的问题解决起来能有什么困难。

  分别向苌弘、老聃及一众小吏告别后,杨华便带着高石子和泰山与数十同村及邻村的小吏相约踏上了回村之途。一出家门,杨华才发现王城里居然有这么多的人。

  由于分给小吏的土地村落几乎都在西边,数百离城小吏同时从西门而出,再加上还有些前来迎接的家人,千余人的规模对于现在的周室来说,已是巍为壮观。

  一翻过村外的小丘,杨华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数以百计的村民聚在村口,似乎已经等候多时。这些人里,除了上次回来遇到的本村之人,还有许多陌生的乡民,似乎来自于周围的村落。

  自己难道惹了什么祸?杨华心里仔细排查了一番,没有什么结果,只好心怀忐忑地走到族老面前问个究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cb520.cc。成败小说网手机版:https://m.cb52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